|
員工文苑 | “端午話題”說屈原隨著2019·乙亥年五月初五這一時間節點的臨近,又一個“端午節”亦即將到來。屆時,華夏大地艾薰又起,荷包粽香八方來襲,江南龍舟角逐競技......這些民俗與活動的開展,都是為之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 屈原作為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於楚懷王時隻謀到一個“三閭大夫”的微官小吏,但他忠楚輔朝意誌堅定,愛國精神崇高可欽。即使屢屢遭奸佞讒言嫉恨,甚或被楚王疏遠黜職,也始終肝膽以照,無以二心,一如以自身高潔的人格譜寫不朽詩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無私無畏;愛國愛得如此深沉,恤民情懷蒼天可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窮盡真理,矢誌不移;求索不止,奮鬥不已。“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守節操,寧死不汙;以身殉國,九死不悔。一位偉大的政治家、愛國者和天才浪漫主義詩人的高大形象倏然矗立在了快色视频在线观看麵前。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為遵其“因天人相應而在,孕人文精神而豐”之矩而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曆史上也曾圍繞著“端午話題”推出諸多“端午人物”。主要有屈原、伍子胥、曹娥、介子推、勾踐、陳臨、周處、張天師、鍾馗、黃巢等。經過民眾長期考辨遴選,屈原、伍子胥、曹娥三位當入大眾法眼,且都有著感動曆史的人生故事。同時,屈原、伍子胥、曹娥三位的死都與水和五月初五有關,故被後人追思禮讚。 民俗學專家羅雙慧分析認為,三位“端午人物”的人生故事固然都很感人,但令人感動的原因各有不同。其中,屈原是憂國憂民、以身殉國悲憤而死;伍子胥是被逼無奈(吳王夫差聽信讒言賜劍自刈)而死,曹娥則是投江救父為盡孝道而死。相較之下,人們更為推崇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操。因為這種對國家對民族的“大愛”是為曆代社會所公認的個人崇高理想節操,是與伍子胥個人的恩怨情仇和曹娥對其父的“小愛”不可相提並論的共性與差異之所在。 不僅如此,屈原還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偉大詩人,曾創作《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著名詩篇,社會影響極大。著名學者孫鬱也曾撰文說:“屈原的魅力是多重的。他的生命之美與詞語之美,如此精妙地纏繞著。餘光中曾把《離騷》與荷馬、但丁的詩文相比,不是誇大其詞。屈原的動人之處是自己的意誌表達價值的神聖。‘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溫蠖(huò音“或”)乎!'”因而,完全可以說,從屈原開始,中國才有了文學著名於世的作家。他創立的“楚辭”、“詞賦”這一文體,被譽為“衣被詞人,非一代也”。成為戰國時期“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在數千年的文化哺育中,屈原的詩句被人們千古傳頌,他的人生故事也被融入“端午節”習俗之中,共同參與鑄造中華兒女的民族性格,並代表中華民族剛正不阿、超凡脫俗、寧死不汙、殉身理想的愛國主義精神走向亞洲、走向世界。 謹以此文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
聯係快色视频在线观看
CONTACT US